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耀州瓷中国宋代北方刻花青瓷之冠(2)

来源:北方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耀州青瓷的创烧,在唐代当时的瓷器烧造背景下,具有独特意义。它“逆流而上”,打破了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最终成为北方青瓷的烧造代表。 北

耀州青瓷的创烧,在唐代当时的瓷器烧造背景下,具有独特意义。它“逆流而上”,打破了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最终成为北方青瓷的烧造代表。

北宋 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净水瓶 高21.9cm拍卖信息: 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会 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专场成交价: 5,480,000 HKD

为什么耀州窑鼎盛于宋朝?

唐代中期,耀州窑开始烧造青瓷,到唐晚期,耀州窑青瓷已经烧造得相当精细了。经过晚唐、五代,耀州青瓷最终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发展。

耀州窑之所以在宋代达到鼎盛发展,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因。有整个社会手工业大发展的影响,有中外经济交流的影响,但禚振西老师认为,如果从耀州窑自身来说的话,她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北宋时期,耀州窑在制作和烧成工艺上进行了三项大的改革。

她说:“北宋时期耀州窑在烧成工艺上的三项大改革:一是发明了用畜力,也就是用牲口来进行泥料的粉碎,代替了以前的人力用碓臼加工,畜力保证了高质量泥料的大规模生产;二是唐、五代时期,耀州瓷烧造过程中,拉胚的轮子是木轮,到了宋代改革成了石轮。不仅指将木轮的材质进行简单的更换,而且对木轮里的轴承等构件,也进行了改革。石制拉胚的轮子不仅速度快,且非常平稳。由于此项改革,北宋时期耀州窑开始烧造出了许多大器,而唐、五代时期耀州瓷没有大器。现在耀州窑博物馆内就藏有大约30至40厘米的瓷盘和大瓶。石轮的改革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还在使用;三是当柴烧资源枯竭的时候,为了耀瓷大规模的生产,耀州窑将原来的柴烧窑炉改革成了煤烧。耀州窑是我国第一个发明用煤来烧造瓷器的窑口。用煤做燃料,是耀州窑对北方制瓷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经过这三项大的改革,耀州窑的烧成工艺在宋代达到了顶峰,而这三方面的改革必然会使耀州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宋朝成为了耀州窑鼎盛发展的时期。

宋瓷在所有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中的占据比例是75%,也就是说,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数量众多的宋代窑址足以说明宋代工商业的发达。禚振西认为:“宋代虽然军事上较弱,但是文化、科技、商业,特别是手工业非常发达。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北宋时期,即使南宋偏安江南,也依然可以靠工商业支撑起整个国家财政。乡镇手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宋代,所以用“瓷窑如雨后春笋”这句话来形容宋代制瓷业的发达,我认为非常贴切。”

可以说,耀州窑自身在烧造工艺上的大变革和宋代工商业发达的社会背景,共同促进了耀州窑的大发展。

宋 青釉刻花龙流提梁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从“青瓷刻花之最”看耀州窑装饰工艺

同样是青瓷,作为北方青瓷代表的耀州窑和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相比,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耀州瓷青的透明度比较高,由于是煤烧,所以耀州青瓷在釉色上会略偏一点黄。和越窑青瓷釉面呈半透明相比,耀州瓷的釉面相对来说比较透。因为釉面较透,所以耀州瓷更适合釉下装饰。

耀州窑有“青瓷刻花之最”之称,刻花装饰是耀州瓷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而这种刻花装饰事实上是由最开始的剔雕花演变而来。总体来看,耀州青瓷的装饰演变可分为划花、剔花、刻花、印花几个过程。这几种装饰工艺在耀州瓷上的使用总体呈现出从探索到追求艺术性,再到提升装饰工艺制作效率的过程。

划花是耀州青瓷最早的装饰手法之一。通常以尖状工具划出简单的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禚振西说:“晚唐、五代时期,划花开始运用于耀瓷之上。五代时期,耀州瓷在运用划花的同时,还发明了减底剔花工艺,这种工艺一般常见于五代到北宋初期的耀瓷之上。减底剔花工艺由匠人们逐一在瓷器上进行雕刻,艺术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减底剔花生产比较费力,产量低,所以供不应求,北宋早期开始出现了刻花。刻花也被称为两刀刻法,一刀深刻,一刀削泥,相比减底剔花,刻花的工艺制作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这种刻法既保留了减底剔花的立体感效果,又体现出刻花刀痕的犀利,具有了宋代耀瓷的独特特征。”

随着耀州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似乎刻花也有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于是在北宋中期,耀州窑又进行了工艺装饰的大变革。

禚振西说:“由于制作速度的供不应求,刻花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印花。印花是先在泥料上刻出不同的纹饰,然后将泥料做成馒头型的‘印花模具’,然后工匠们按照模子的造型和尺寸确定高度与大小,再将拉胚制作好的碗盘类圆器素坯倒扣在印模上,就能得到精美而复杂的印花纹饰了。这种印花纹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是按照印花模具来做的,所以工匠们一般在模子上会力求完美和多样化,整个花纹布局和图案构图会非常丰富多彩。”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网址: http://www.bfyybjb.cn/qikandaodu/2021/0424/1090.html



上一篇:集体无意识与性别失语北方一片苍茫中的女性文
下一篇:郅敏雕塑作品系列四玄武

北方园艺投稿 | 北方园艺编辑部| 北方园艺版面费 | 北方园艺论文发表 | 北方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