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北方滨水城市济宁理水策略(3)

来源:北方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涝防洪提标治理:在现状城市内涝严重的区域,侧重于水量的控制,通过场地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减少源头径流量,并和排水管网、泵站、湿地调蓄、城

内涝防洪提标治理:在现状城市内涝严重的区域,侧重于水量的控制,通过场地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减少源头径流量,并和排水管网、泵站、湿地调蓄、城市内河整治等措施结合,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达标。

2.开源节流,优化水资源结构,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

调整供水水源结构,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长江水、黄河水、大汶河水,结合南四湖、西苇水库、尼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加强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蓄和利用,逐步替代并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合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加强节约用水,形成多水源向城区供水的格局。

规划积极开发南四湖及南水北调地表水源,有序减少地下水开采,严格落实南四湖、南水北调京杭运河输水干渠、城区地下水源地等的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

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以再生水、雨水为补充,应用于冷却水等工业用水及洗车、绿化浇洒、生态环境补水等城市杂用,替代传统水资源,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采煤塌陷区治理、水系连通方案及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再生水和雨水蓄用空间。在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避免在城市建设区建设大量的蓄水设施,减少建设投资,避免蓄水设施在旱季长期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缓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压力。

加强节水,提高用水效率。通过规划引导控制和实施,有效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合理再生利用每一滴再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城市与水的协调发展。

4.恢复良性水文循环,涵养地下水源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恢复良性水文循环,促进雨水入渗,涵养地下水源。除了划定水源保护区,对原有的水系、农田、林地、山体等渗蓄空间进行保护保育之外,城市中的新建项目应严格按照低影响开发模式要求,建设可渗透下垫面。将不透水下垫面径流引入绿地系统,充分利用绿地系统净化下渗雨水径流,涵养地下水源,为中心城区的用水提供保障。

(四)以园区建设和旧城更新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并逐步纳入规划建设管控要求

1.以点带面,集中打造试点区域,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集中的示范效应,在济宁市中心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全面按国家要求开展工作,在其他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同步开展海绵研究、规划和建设工作,“一片多点”同步推进,从而形成“示范突出、全面带动”的海绵城市建设态势。

2.试点区域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针对济宁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特点,按照建筑与小区、道路、公园绿地、市政设施、水系、采煤塌陷区共6类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通过项目库的逐步实施,达到试点区域海绵城市目标,而且为济宁市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基础。

3.非试点区域同步建立项目库,有序推进

济宁市同步编制中心城区非试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根据济宁市实际建设情况,结合济宁市“十三五”规划,将与实现海绵城市目标相关以及可以与海绵城市结合的项目列入试点区域外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编制制度。按照实施时序将此项目库列入政府近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海绵城市的全面建设工作。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网址: http://www.bfyybjb.cn/qikandaodu/2021/0429/1134.html



上一篇:北方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北方室内设计中植物的装饰作用

北方园艺投稿 | 北方园艺编辑部| 北方园艺版面费 | 北方园艺论文发表 | 北方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